当前位置: 协会动态 > 资讯中心 >

“新医科+新文科”背景下外语学科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

  发布时间:2024-05-29
        5月24日至26日,“新医科+新文科”背景下外语学科创新发展论坛在宁夏银川成功举办。本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指导,宁夏医科大学和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主办,宁夏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。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朱颖,宁夏医科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史金龙,宁夏翻译协会副会长杨春泉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致辞。来自复旦大学、山东大学、河南大学、北京语言大学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、首都医科大学、福建医科大学、新疆医科大学、湖南中医药大学和西安医学院等多所高校的专家、学者及宁夏医科大学8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论坛。
 
朱颖致辞
 
        朱颖在致辞中强调,外语学科创新发展,一是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,发挥外语学科建设在中医药文化“走出去”中的基石作用;二是要发挥行业引领作用,推动外语学科在“四新”背景下高质量发展;三是加强各方协同联动,构建“外语+”“翻译+”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;四是要积极拥抱翻译技术,探索人工智能与外语学科建设深度融合。
 
史金龙致辞
 
        史金龙对参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,他指出,宁夏医科大学作为自治区内唯一的医学高等教育学府,学校的外语教育主要服务于全校公共外语、医学英语教育教学及科研等方面。本次论坛的召开将为学校的外语学科建设带来新视野、新方法和新思考,为推动外语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 
杨春泉致辞
 
        杨春泉在致辞中表示,宁夏翻译协会始终坚持以翻译服务社会,不断推进翻译学术研究和翻译人才培养,积极探索讲好宁夏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方法和途径。此次论坛为宁夏地区外语学科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为翻译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。
 
赠书现场
 
        开幕式上,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向宁夏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赠送《医疗器械术语翻译参考》书籍。开幕式由宁夏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马立虎主持。
 
        论坛主旨发言环节,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秘书长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助理朱珊,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副秘书长、西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薛英利,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专委会副会长、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许明,湖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江,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崔英,山东大学(威海)翻译学院教授王峰,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副主任孙庆祥,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杨港,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系副主任兰国帅,宁夏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军礼,宁夏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悦等11位嘉宾分别围绕“医学语言服务国际传播与人才培养”“医学院校外语学科建设:困境与路径”“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类大学外语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”“‘英语×医学’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生态阐构”“翻译实证研究:科学与人文、误区与出路”“国际翻译研究期刊发表与学术英语写作的策略”“‘四新’建设背景下多维度系统性构建‘新质’医学英语课程体系”“探索数字化转型中外语教学研究的新方向与新方法”“AIGC时代外语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方略”“基于人工智能翻译的中医药双语教材优化研究”“‘医文融合’背景下《医学英语》课程教学设计探索”等主题发言。主旨发言环节由宁夏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、院长郝向利,副院长王军礼及副院长王君玲接力主持。
 
        论坛特别设置了3场专题研讨会和5场科研项目辅导。与会专家从“医文交叉”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建构,“文文交叉”研究的前沿与动态,“医学外语”教育技术与数字化研究等维度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和最新成果,共同探讨外语学科在新时代“新医科+新文科”背景下的创新路径和发展策略。
 
        论坛期间还举办了《医学英语》教材教法研讨会和“京、闽、新、宁”英语虚拟教研室学科建设研讨会。
 
 
论坛现场
 
        此次论坛是宁夏医科大学为加强域内专家学者交流合作、推动外语学科发展搭建的一场高质量“学科融合、学术贯通”的盛会。通过此次论坛,医学与人文学科的专家、学者得以交流思想、分享经验,共同探讨外语在医学教育和实践中的创新应用,推动了宁夏医科大学的学科建设工作,有利于促进医学与人文学科的协同发展,推动“四新”建设背景下“外语+”“翻译+”复合型人才培养。
 
        论坛召开前,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朱颖一行与宁夏翻译协会、宁夏大学及宁夏医科大学等相关单位围绕外语学科建设、翻译人才培养及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。
 
供稿: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
点击:
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